无锡好孕宝贝网
网站导航 导航栏目
创中国名牌,建一流企业
相关栏目
相关栏目
文章图片

无锡助孕公司

当前位置:无锡好孕宝贝网 > 无锡助孕公司 >
12种超讚的亲子互动游戏!学起来不怕孩子喊无聊
来源:http://www.caoyanmin.cn  日期:2021-11-25

根据报导,台湾许多父母在宝宝出生后不满1岁就送去托婴中心,甚至发现50%以上的家长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都少于30分钟,由此可知,现在家庭缺乏亲子互动的时间,对长远的亲子关係来说,是令人忧心的现象。
彰化基督教医院复健科职能治疗组组长陈宜男表示,培养良好的亲子关係应从「陪伴」开始,这也是儿童教养的第一步,但现今父母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,造成没有时间陪伴孩子,依研究资料显示,33%以上的家长晚上8点之后才回家,有10%的人甚至9点后才返家,导致40%的孩子与父母共进晚餐的天数低于3天,回到家中的对话仅止于「你吃过饭了吗?」、「今天在学校有没有乖?」;又或者平时皆由祖父母照顾,一直到学龄时才带回父母身边,于是出现了沟通不良、不了解孩子的情况,亲子间产生隔阂感,彷彿祖父母才是孩子的亲生父母,久而久之,亲子之间的距离渐行渐远,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发展、人际互动,以及新环境的适应力、学习能力等问题,因此,在0~5岁这个孩子成长的黄金期阶段,陪伴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。

培养亲子互动的3大好处

财团法人成长文教基金会董事蔡春美指出,亲子关係是每个人一生中最早经验到的关係,也是人际关係中最重要的环节,假如这层关係发展良好,将成为孩子一生中一连串和他人良好关係的基础;反之,则对往后人际关係的发展,产生不良的影响。然而,亲子关係并非单向的连结,应是双向互动发展而建立的,即使是刚出生的婴儿,虽然还不会语言,但已具有接受与反应社会讯息的能力,照顾者也能了解婴儿一举一动所代表的意义。如果父母能及时察觉宝宝的需求而给予满足,宝宝则能越发展出吸引父母的行动,此种相互配合呼应的行为,称为「亲子同步互动现象」。亲子互动的理论与人类个体发展、家庭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,亲子互动关係越好、越密切,对于孩子的成长及日后发展助益良多。

1、增加学习力

孩子在各阶段成长都有发展目标,例如:学坐、学爬、学走,甚至开始会自己吃饭、说话、写字等等,这些过程如果缺少父母的陪伴,只是让孩子自己看、自己学,这样的孩子相较其他人,自我照顾的能力和独立性会慢了许多;反之,良好的陪伴就会增加孩子的学习效益。
陈宜男组长进一步说明,陪伴并非只是伴随身边,而是要培养心与心的交流,以吃饭为例,许多父母觉得喂孩子吃饭就等于陪孩子吃饭,或者以手机哄骗孩子吃饭,这反倒使孩子活在电脑的世界,而自己也只是喂食孩子的机器,养成孩子过度依赖的习惯,间接阻碍孩子自我照顾的能力。陪孩子吃饭应该有互动,像是「妈妈喂你吃一口,你自己吃一口,你也喂妈妈吃一口」,一起做同样的事情,孩子便会集中于「吃饭」这件事上。
除此,融合孩子的兴趣也有帮助于学习力。了解孩子喜欢的玩具、卡通,将它带入其中,例如:学习数数,大多父母一味认为孩子到达某个年纪,应该要会数「1、2、3」,在强硬教导的情况下,使孩子感觉无聊,甚至排斥,若能结合孩子的喜好,将小汽车、娃娃加入后,数数就变得有趣,得以有效的学习。

2、拥有稳定的情绪

学龄前会有叛逆期,临床发现有些孩子能快速适应且度过,有些孩子在0~6岁每个阶段的叛逆期都很长,久而久之会形成情绪化的个性。不会说话的婴幼儿会用哭来表达需求,已经会开口说话却没有完整表达能力也容易出现哭闹的情形,此时若家长及时发现给予回馈,孩子的情绪便可受到控制而逐渐稳定。不过,通常家长面对孩子哭闹,往往都是责骂或不予理会,最后以吵闹为由去处罚,给予负向的回馈,长久下来就会养成孩子哭闹的坏习惯。陈宜男组长表示,当孩子在吵闹时,最好停下手边工作,蹲下来询问孩子的需求,也许孩子只是想得到关心,当下解决问题就能遏止负面情绪持续延伸。

多和孩子互动,拨出时间听孩子讲心事,即可了解孩子当下的某个动作、表情及行为背后所代表的意义,观察孩子在情绪爆发前的细微现象,就能事先安抚,降低情绪失控的状况。

3、良好的人际关係

蔡春美董事强调,孩子在良好的亲子关係中,感受到被爱、被需要、被欣赏、被接受,就奠定与他人间良好适应的基础。若亲子关係不和谐或孩子常被冷淡对待,长大后不易信任他人,进而产生与别人相处困难的情形,不易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友谊。亲子互动不仅提供家长教育子女的机会,也为孩子提供行动的榜样,孩子藉由亲子互动与父母同化,逐步发展合宜的社会行为及与人合作的态度,对社会人际关係上有莫大助益。

陈宜男组长补充,孩子0~3岁,初期以独自游戏为主,逐渐发展出平行游戏(接触团体,但仍自己玩自己的)。大概3岁以后开始尝试融入团体,与团体成员有主动且更深入的互动,因此,在3岁前,父母的角色更显重要,必须适时介入孩子的世界,孩子就会从自己玩变成和父母互动。另外,也要引导孩子与周边的大人、小孩互动,例如:拉着孩子的手打招呼、跟邻居孩子一起玩等,如此一来,到了3岁半后需要与他人一起玩联合性游戏,像是语言交谈、交换玩具或简单的合作行为,甚至4、5岁后上幼稚园,会进行合作性游戏,必须共同组装一个模型。因此,透过良好的亲子互动,可使孩子的人际关係顺利发展。

儿童成长发展8阶段

蔡春美董事指出,亲子关係的经营要诀是父母要和孩子有良好的互动,但不同年龄的孩子,其亲子互动方式也不同,例如:在孩子2岁以前,不是只给他喝牛奶、换尿布而已,必须时常和孩子讲讲话,不论他听不听得懂,每天至少要抱他、陪他玩;到了3~4岁时,就必须花更多时间与他对话,带他到附近公园探索大自然,如果孩子有错误的行为,不应一味的体罚,则是要让孩子了解自己哪里有错,只要能改过就予以讚美、肯定;当孩子5~6岁时,家长更应以合理的管教方式与其互动。
陈宜男组长认为,亲子互动前提应该先了解孩子的社会情绪与语言沟通,才能设计其合适的游戏型态与互动方式,以下说明提供家长参考。

儿童的社会情绪与语言沟通发展

成长阶段

年龄

社会情绪

语言沟通

第1阶段

0~3个月

1.会听、看和回馈别人对他的逗弄

2.3个月会转向声源处,用微笑、踢腿或挥手的方式表达开心

3.利用吸拇指或奶嘴的方式安抚自己。

1.6週已能认出家长的声音

2.8週会用声音及动作回馈。

3.会注意照顾者的嘴型变化。

4.除了哭,还会发出咿呀呀等各种声音,也会试图回馈大人的声音

第2阶段

4~6个月

1.微笑注视和他说话或玩的人

2.对镜子里的自己感到兴趣

3.能分辨他人的声音是友善或愤怒,开始会对陌生人产生畏惧

4.对微笑和责备会有不同的反应

1.开始喃喃自语

2.尝试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

3.发出声音回馈大人的话

4.对于熟悉的童谣或音乐产生反应。

第3阶段

7~12个月

1.会使用一些社交礼仪,例如:挥挥手、kiss bye代表再见

2.喜欢和成人玩一些游戏,例如:躲猫猫

3.和照顾者间建立情感依附,会把脸靠近大人,主动伸手要抱抱

1.模仿大人简单言语,如ㄅㄚㄅㄚ,而且有声量、高低和节奏变化

2.以肢体进行简单的沟通,例如:用手指物品

3.能理解简单语彙的意思,例如:ㄋㄟㄋㄟ,也开始会模仿动物叫声

第4阶段

13~18个月

1.表现出对家人、宠物或洋娃娃的喜爱

2.在另一个孩子的旁边自己玩耍,但还不会和其他孩子玩在一起

3.因为大人答应他的请求而高兴,若得不到认同就会感觉悲伤

1.表示想要某样东西,也会表示谢谢。

2.拥有的词彙量不多,但有自己的表达方式,让别人知道他的需求。

3.试着说「妈妈」、「爸爸」,也知道「哥哥」和「姊姊」及家里宠物的名字

第5阶段

19~24个月

1.照镜子或看照片时,知道镜子中的人是自己。

2.可以在照片中找出自己、家人和亲友

3.玩家家酒游戏

4.与玩偶对话、玩游戏

5.开始有韵律感,喜欢跳舞、随着节奏快乐摆动肢体

1.可以说出20个以上的词彙,并以简短的句子跟别人对话

2.能说出简单身体的部位名称,例如:手手、脚脚、脸脸等

第6阶段

2~3岁

1.主动与熟悉的成人打招呼或告别

2.用非口语和强烈的方式表达负面情绪,得到慰藉后会很快恢复平静

3.将一件物件假想做其他物件

1.能将不同语意的单字组合并使用,例如:妈妈抱抱。

2.会回答有关位置、所有权及数量的问话,也会接熟悉的语句及故事。

3.可辨认3~4种颜色及说出颜色名称;知道多少、长短、高矮的意思

第7阶段

3~4岁

1.在没有成人督导下,与2、3个儿童一起玩耍

2.进行假想活动,当中包括了3~4个合理的情节

3.用语言(或加上行动)去安慰「受伤」或「不开心」的友伴

1.能与他人一问一答的聊天,也可解释简单的图片内容

2.可唱数1~10

3.可指出特定形状的物品

第8阶段

4~5岁

1.会说「请」、「谢谢」

2.参与由成人带领和组织的集体游戏时守纪律

3.主动与他人交谈

1.能指出相同和相异。

2.会使用「和」、「我然后」、「靠近...」、「在旁边」等複杂句子

3.可按顺序排列,指出第一、第二、最后的物品

资料来源:陈宜男组长

12种分龄亲子互动游戏

陈宜男组长说,0~2岁的孩子在认知、动作发展上,会有明显的分水岭,属于感觉动作期,游戏发展以功能性游戏为主。其中,「0~6个月的婴儿」本身是被动状态,但能和父母有基本的互动,以认识自己,可以给予声光刺激,让宝宝对外界产生更多的反应;「7~12个月的宝宝」开始会出现主动性的动作,同样需要家长引导,例如:give me five、亲一个、抱一下、举起手打招呼等;1岁后的孩子开始会走路,手的运用也较灵巧,可以将重心摆在口语引导,像是让孩子跟邻居打招呼,孩子的手就会主动举起来;「1~2岁的孩子」注重功能性游戏,可以设计生活互动、社会情绪发展的小游戏,增加其独立性,从中教导他们的人际互动与自我照顾。

由于「2~4岁的孩子」对空间越来越有概念,适合开始玩建构型游戏,例如:积木、拼图、乐高等游戏。「2岁以上的孩子」口语能力会突飞猛进,此时应该增加口语上的交流,从黏土、画画或组装性游戏等引导孩子发挥想像力,并且替它命名,刺激孩子的口说能力与想像力。「4~5岁的孩子」开始对世界充满想像,适合玩想像型游戏,例如:角色扮演,拿着扫把玩骑马打仗的游戏,此阶段的孩子比较不需要实体的玩具,而是运用想像力进行游戏,除此,读绘本也非常适合这个年龄层的孩子。

专家依照孩子的各个阶段可进行的亲子互动方式推荐如下:

1、温暖的熟面孔

适合年龄:0~3个月。
准备工具:家人的脸。

此游戏可以帮助宝宝熟悉家人的脸孔,并增进亲子关係的亲密感。

1.家人可以将脸部缓慢的靠近宝宝(距离不超过30公分),接着发出逗趣的声音、摇摇头或展现多变的表情(例如:挤眉弄眼、吐舌头等)逗宝宝笑。
2.脸部靠近宝宝后,也可以左右规律性的移动,连带启蒙宝宝的「追视能力」。

2、认识自己

适合年龄:4~6个月。
准备工具:立镜一面(大小约可照到宝宝全身)、颜色鲜艳的玩具或声光玩具。

探索自己身上的各个部位,例如:眼睛、鼻子、手部等,是日后自我认同发展的基础。

1.父母抱着宝宝照镜子后,带着宝宝的手探索、触摸、认识自己的五官和身体,并且给予语音的连结,像是摸鼻子时,可告诉宝宝:「这是鼻子!」;举起宝宝的手,然后说:「举举手!」,增加宝宝对身体部位和动作的语音联结与画面。
2.将宝宝感兴趣的玩具投射在镜中,引导宝宝尝试拍打镜中的物品。

还有哪10种亲子互动游戏可以跟孩子玩?继续看下去~

根据报导,台湾许多父母在宝宝出生后不满1岁就送去托婴中心,甚至发现50%以上的家长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都少于30分钟,由此可知,现在家庭缺乏亲子互动的时间,对长远的亲子关係来说,是令人忧心的现象。
彰化基督教医院复健科职能治疗组组长陈宜男表示,培养良好的亲子关係应从「陪伴」开始,这也是儿童教养的第一步,但现今父母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,造成没有时间陪伴孩子,依研究资料显示,33%以上的家长晚上8点之后才回家,有10%的人甚至9点后才返家,导致40%的孩子与父母共进晚餐的天数低于3天,回到家中的对话仅止于「你吃过饭了吗?」、「今天在学校有没有乖?」;又或者平时皆由祖父母照顾,一直到学龄时才带回父母身边,于是出现了沟通不良、不了解孩子的情况,亲子间产生隔阂感,彷彿祖父母才是孩子的亲生父母,久而久之,亲子之间的距离渐行渐远,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发展、人际互动,以及新环境的适应力、学习能力等问题,因此,在0~5岁这个孩子成长的黄金期阶段,陪伴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。

培养亲子互动的3大好处

财团法人成长文教基金会董事蔡春美指出,亲子关係是每个人一生中最早经验到的关係,也是人际关係中最重要的环节,假如这层关係发展良好,将成为孩子一生中一连串和他人良好关係的基础;反之,则对往后人际关係的发展,产生不良的影响。然而,亲子关係并非单向的连结,应是双向互动发展而建立的,即使是刚出生的婴儿,虽然还不会语言,但已具有接受与反应社会讯息的能力,照顾者也能了解婴儿一举一动所代表的意义。如果父母能及时察觉宝宝的需求而给予满足,宝宝则能越发展出吸引父母的行动,此种相互配合呼应的行为,称为「亲子同步互动现象」。亲子互动的理论与人类个体发展、家庭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,亲子互动关係越好、越密切,对于孩子的成长及日后发展助益良多。

1、增加学习力

孩子在各阶段成长都有发展目标,例如:学坐、学爬、学走,甚至开始会自己吃饭、说话、写字等等,这些过程如果缺少父母的陪伴,只是让孩子自己看、自己学,这样的孩子相较其他人,自我照顾的能力和独立性会慢了许多;反之,良好的陪伴就会增加孩子的学习效益。
陈宜男组长进一步说明,陪伴并非只是伴随身边,而是要培养心与心的交流,以吃饭为例,许多父母觉得喂孩子吃饭就等于陪孩子吃饭,或者以手机哄骗孩子吃饭,这反倒使孩子活在电脑的世界,而自己也只是喂食孩子的机器,养成孩子过度依赖的习惯,间接阻碍孩子自我照顾的能力。陪孩子吃饭应该有互动,像是「妈妈喂你吃一口,你自己吃一口,你也喂妈妈吃一口」,一起做同样的事情,孩子便会集中于「吃饭」这件事上。
除此,融合孩子的兴趣也有帮助于学习力。了解孩子喜欢的玩具、卡通,将它带入其中,例如:学习数数,大多父母一味认为孩子到达某个年纪,应该要会数「1、2、3」,在强硬教导的情况下,使孩子感觉无聊,甚至排斥,若能结合孩子的喜好,将小汽车、娃娃加入后,数数就变得有趣,得以有效的学习。

2、拥有稳定的情绪

学龄前会有叛逆期,临床发现有些孩子能快速适应且度过,有些孩子在0~6岁每个阶段的叛逆期都很长,久而久之会形成情绪化的个性。不会说话的婴幼儿会用哭来表达需求,已经会开口说话却没有完整表达能力也容易出现哭闹的情形,此时若家长及时发现给予回馈,孩子的情绪便可受到控制而逐渐稳定。不过,通常家长面对孩子哭闹,往往都是责骂或不予理会,最后以吵闹为由去处罚,给予负向的回馈,长久下来就会养成孩子哭闹的坏习惯。陈宜男组长表示,当孩子在吵闹时,最好停下手边工作,蹲下来询问孩子的需求,也许孩子只是想得到关心,当下解决问题就能遏止负面情绪持续延伸。

多和孩子互动,拨出时间听孩子讲心事,即可了解孩子当下的某个动作、表情及行为背后所代表的意义,观察孩子在情绪爆发前的细微现象,就能事先安抚,降低情绪失控的状况。

3、良好的人际关係

蔡春美董事强调,孩子在良好的亲子关係中,感受到被爱、被需要、被欣赏、被接受,就奠定与他人间良好适应的基础。若亲子关係不和谐或孩子常被冷淡对待,长大后不易信任他人,进而产生与别人相处困难的情形,不易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友谊。亲子互动不仅提供家长教育子女的机会,也为孩子提供行动的榜样,孩子藉由亲子互动与父母同化,逐步发展合宜的社会行为及与人合作的态度,对社会人际关係上有莫大助益。

陈宜男组长补充,孩子0~3岁,初期以独自游戏为主,逐渐发展出平行游戏(接触团体,但仍自己玩自己的)。大概3岁以后开始尝试融入团体,与团体成员有主动且更深入的互动,因此,在3岁前,父母的角色更显重要,必须适时介入孩子的世界,孩子就会从自己玩变成和父母互动。另外,也要引导孩子与周边的大人、小孩互动,例如:拉着孩子的手打招呼、跟邻居孩子一起玩等,如此一来,到了3岁半后需要与他人一起玩联合性游戏,像是语言交谈、交换玩具或简单的合作行为,甚至4、5岁后上幼稚园,会进行合作性游戏,必须共同组装一个模型。因此,透过良好的亲子互动,可使孩子的人际关係顺利发展。

儿童成长发展8阶段

蔡春美董事指出,亲子关係的经营要诀是父母要和孩子有良好的互动,但不同年龄的孩子,其亲子互动方式也不同,例如:在孩子2岁以前,不是只给他喝牛奶、换尿布而已,必须时常和孩子讲讲话,不论他听不听得懂,每天至少要抱他、陪他玩;到了3~4岁时,就必须花更多时间与他对话,带他到附近公园探索大自然,如果孩子有错误的行为,不应一味的体罚,则是要让孩子了解自己哪里有错,只要能改过就予以讚美、肯定;当孩子5~6岁时,家长更应以合理的管教方式与其互动。
陈宜男组长认为,亲子互动前提应该先了解孩子的社会情绪与语言沟通,才能设计其合适的游戏型态与互动方式,以下说明提供家长参考。

儿童的社会情绪与语言沟通发展

成长阶段

年龄

社会情绪

语言沟通

第1阶段

0~3个月

1.会听、看和回馈别人对他的逗弄

2.3个月会转向声源处,用微笑、踢腿或挥手的方式表达开心

3.利用吸拇指或奶嘴的方式安抚自己。

1.6週已能认出家长的声音

2.8週会用声音及动作回馈。

3.会注意照顾者的嘴型变化。

4.除了哭,还会发出咿呀呀等各种声音,也会试图回馈大人的声音

第2阶段

4~6个月

1.微笑注视和他说话或玩的人

2.对镜子里的自己感到兴趣

3.能分辨他人的声音是友善或愤怒,开始会对陌生人产生畏惧

4.对微笑和责备会有不同的反应

1.开始喃喃自语

2.尝试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

3.发出声音回馈大人的话

4.对于熟悉的童谣或音乐产生反应。

第3阶段

7~12个月

1.会使用一些社交礼仪,例如:挥挥手、kiss bye代表再见

2.喜欢和成人玩一些游戏,例如:躲猫猫

3.和照顾者间建立情感依附,会把脸靠近大人,主动伸手要抱抱

1.模仿大人简单言语,如ㄅㄚㄅㄚ,而且有声量、高低和节奏变化

2.以肢体进行简单的沟通,例如:用手指物品

3.能理解简单语彙的意思,例如:ㄋㄟㄋㄟ,也开始会模仿动物叫声

第4阶段

13~18个月

1.表现出对家人、宠物或洋娃娃的喜爱

2.在另一个孩子的旁边自己玩耍,但还不会和其他孩子玩在一起

3.因为大人答应他的请求而高兴,若得不到认同就会感觉悲伤

1.表示想要某样东西,也会表示谢谢。

2.拥有的词彙量不多,但有自己的表达方式,让别人知道他的需求。

3.试着说「妈妈」、「爸爸」,也知道「哥哥」和「姊姊」及家里宠物的名字

第5阶段

19~24个月

1.照镜子或看照片时,知道镜子中的人是自己。

2.可以在照片中找出自己、家人和亲友

3.玩家家酒游戏

4.与玩偶对话、玩游戏

5.开始有韵律感,喜欢跳舞、随着节奏快乐摆动肢体

1.可以说出20个以上的词彙,并以简短的句子跟别人对话

2.能说出简单身体的部位名称,例如:手手、脚脚、脸脸等

第6阶段

2~3岁

1.主动与熟悉的成人打招呼或告别

2.用非口语和强烈的方式表达负面情绪,得到慰藉后会很快恢复平静

3.将一件物件假想做其他物件

1.能将不同语意的单字组合并使用,例如:妈妈抱抱。

2.会回答有关位置、所有权及数量的问话,也会接熟悉的语句及故事。

3.可辨认3~4种颜色及说出颜色名称;知道多少、长短、高矮的意思

第7阶段

3~4岁

1.在没有成人督导下,与2、3个儿童一起玩耍

2.进行假想活动,当中包括了3~4个合理的情节

3.用语言(或加上行动)去安慰「受伤」或「不开心」的友伴

1.能与他人一问一答的聊天,也可解释简单的图片内容

2.可唱数1~10

3.可指出特定形状的物品

第8阶段

4~5岁

1.会说「请」、「谢谢」

2.参与由成人带领和组织的集体游戏时守纪律

3.主动与他人交谈

1.能指出相同和相异。

2.会使用「和」、「我然后」、「靠近...」、「在旁边」等複杂句子

3.可按顺序排列,指出第一、第二、最后的物品

资料来源:陈宜男组长

12种分龄亲子互动游戏

陈宜男组长说,0~2岁的孩子在认知、动作发展上,会有明显的分水岭,属于感觉动作期,游戏发展以功能性游戏为主。其中,「0~6个月的婴儿」本身是被动状态,但能和父母有基本的互动,以认识自己,可以给予声光刺激,让宝宝对外界产生更多的反应;「7~12个月的宝宝」开始会出现主动性的动作,同样需要家长引导,例如:give me five、亲一个、抱一下、举起手打招呼等;1岁后的孩子开始会走路,手的运用也较灵巧,可以将重心摆在口语引导,像是让孩子跟邻居打招呼,孩子的手就会主动举起来;「1~2岁的孩子」注重功能性游戏,可以设计生活互动、社会情绪发展的小游戏,增加其独立性,从中教导他们的人际互动与自我照顾。

由于「2~4岁的孩子」对空间越来越有概念,适合开始玩建构型游戏,例如:积木、拼图、乐高等游戏。「2岁以上的孩子」口语能力会突飞猛进,此时应该增加口语上的交流,从黏土、画画或组装性游戏等引导孩子发挥想像力,并且替它命名,刺激孩子的口说能力与想像力。「4~5岁的孩子」开始对世界充满想像,适合玩想像型游戏,例如:角色扮演,拿着扫把玩骑马打仗的游戏,此阶段的孩子比较不需要实体的玩具,而是运用想像力进行游戏,除此,读绘本也非常适合这个年龄层的孩子。

专家依照孩子的各个阶段可进行的亲子互动方式推荐如下:

1、温暖的熟面孔

适合年龄:0~3个月。
准备工具:家人的脸。

此游戏可以帮助宝宝熟悉家人的脸孔,并增进亲子关係的亲密感。

1.家人可以将脸部缓慢的靠近宝宝(距离不超过30公分),接着发出逗趣的声音、摇摇头或展现多变的表情(例如:挤眉弄眼、吐舌头等)逗宝宝笑。
2.脸部靠近宝宝后,也可以左右规律性的移动,连带启蒙宝宝的「追视能力」。

2、认识自己

适合年龄:4~6个月。
准备工具:立镜一面(大小约可照到宝宝全身)、颜色鲜艳的玩具或声光玩具。

探索自己身上的各个部位,例如:眼睛、鼻子、手部等,是日后自我认同发展的基础。

1.父母抱着宝宝照镜子后,带着宝宝的手探索、触摸、认识自己的五官和身体,并且给予语音的连结,像是摸鼻子时,可告诉宝宝:「这是鼻子!」;举起宝宝的手,然后说:「举举手!」,增加宝宝对身体部位和动作的语音联结与画面。
2.将宝宝感兴趣的玩具投射在镜中,引导宝宝尝试拍打镜中的物品。

还有哪10种亲子互动游戏可以跟孩子玩?继续看下去~

根据报导,台湾许多父母在宝宝出生后不满1岁就送去托婴中心,甚至发现50%以上的家长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都少于30分钟,由此可知,现在家庭缺乏亲子互动的时间,对长远的亲子关係来说,是令人忧心的现象。
彰化基督教医院复健科职能治疗组组长陈宜男表示,培养良好的亲子关係应从「陪伴」开始,这也是儿童教养的第一步,但现今父母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,造成没有时间陪伴孩子,依研究资料显示,33%以上的家长晚上8点之后才回家,有10%的人甚至9点后才返家,导致40%的孩子与父母共进晚餐的天数低于3天,回到家中的对话仅止于「你吃过饭了吗?」、「今天在学校有没有乖?」;又或者平时皆由祖父母照顾,一直到学龄时才带回父母身边,于是出现了沟通不良、不了解孩子的情况,亲子间产生隔阂感,彷彿祖父母才是孩子的亲生父母,久而久之,亲子之间的距离渐行渐远,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发展、人际互动,以及新环境的适应力、学习能力等问题,因此,在0~5岁这个孩子成长的黄金期阶段,陪伴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。

培养亲子互动的3大好处

财团法人成长文教基金会董事蔡春美指出,亲子关係是每个人一生中最早经验到的关係,也是人际关係中最重要的环节,假如这层关係发展良好,将成为孩子一生中一连串和他人良好关係的基础;反之,则对往后人际关係的发展,产生不良的影响。然而,亲子关係并非单向的连结,应是双向互动发展而建立的,即使是刚出生的婴儿,虽然还不会语言,但已具有接受与反应社会讯息的能力,照顾者也能了解婴儿一举一动所代表的意义。如果父母能及时察觉宝宝的需求而给予满足,宝宝则能越发展出吸引父母的行动,此种相互配合呼应的行为,称为「亲子同步互动现象」。亲子互动的理论与人类个体发展、家庭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,亲子互动关係越好、越密切,对于孩子的成长及日后发展助益良多。

1、增加学习力

孩子在各阶段成长都有发展目标,例如:学坐、学爬、学走,甚至开始会自己吃饭、说话、写字等等,这些过程如果缺少父母的陪伴,只是让孩子自己看、自己学,这样的孩子相较其他人,自我照顾的能力和独立性会慢了许多;反之,良好的陪伴就会增加孩子的学习效益。
陈宜男组长进一步说明,陪伴并非只是伴随身边,而是要培养心与心的交流,以吃饭为例,许多父母觉得喂孩子吃饭就等于陪孩子吃饭,或者以手机哄骗孩子吃饭,这反倒使孩子活在电脑的世界,而自己也只是喂食孩子的机器,养成孩子过度依赖的习惯,间接阻碍孩子自我照顾的能力。陪孩子吃饭应该有互动,像是「妈妈喂你吃一口,你自己吃一口,你也喂妈妈吃一口」,一起做同样的事情,孩子便会集中于「吃饭」这件事上。
除此,融合孩子的兴趣也有帮助于学习力。了解孩子喜欢的玩具、卡通,将它带入其中,例如:学习数数,大多父母一味认为孩子到达某个年纪,应该要会数「1、2、3」,在强硬教导的情况下,使孩子感觉无聊,甚至排斥,若能结合孩子的喜好,将小汽车、娃娃加入后,数数就变得有趣,得以有效的学习。

2、拥有稳定的情绪

学龄前会有叛逆期,临床发现有些孩子能快速适应且度过,有些孩子在0~6岁每个阶段的叛逆期都很长,久而久之会形成情绪化的个性。不会说话的婴幼儿会用哭来表达需求,已经会开口说话却没有完整表达能力也容易出现哭闹的情形,此时若家长及时发现给予回馈,孩子的情绪便可受到控制而逐渐稳定。不过,通常家长面对孩子哭闹,往往都是责骂或不予理会,最后以吵闹为由去处罚,给予负向的回馈,长久下来就会养成孩子哭闹的坏习惯。陈宜男组长表示,当孩子在吵闹时,最好停下手边工作,蹲下来询问孩子的需求,也许孩子只是想得到关心,当下解决问题就能遏止负面情绪持续延伸。

多和孩子互动,拨出时间听孩子讲心事,即可了解孩子当下的某个动作、表情及行为背后所代表的意义,观察孩子在情绪爆发前的细微现象,就能事先安抚,降低情绪失控的状况。

3、良好的人际关係

蔡春美董事强调,孩子在良好的亲子关係中,感受到被爱、被需要、被欣赏、被接受,就奠定与他人间良好适应的基础。若亲子关係不和谐或孩子常被冷淡对待,长大后不易信任他人,进而产生与别人相处困难的情形,不易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友谊。亲子互动不仅提供家长教育子女的机会,也为孩子提供行动的榜样,孩子藉由亲子互动与父母同化,逐步发展合宜的社会行为及与人合作的态度,对社会人际关係上有莫大助益。

陈宜男组长补充,孩子0~3岁,初期以独自游戏为主,逐渐发展出平行游戏(接触团体,但仍自己玩自己的)。大概3岁以后开始尝试融入团体,与团体成员有主动且更深入的互动,因此,在3岁前,父母的角色更显重要,必须适时介入孩子的世界,孩子就会从自己玩变成和父母互动。另外,也要引导孩子与周边的大人、小孩互动,例如:拉着孩子的手打招呼、跟邻居孩子一起玩等,如此一来,到了3岁半后需要与他人一起玩联合性游戏,像是语言交谈、交换玩具或简单的合作行为,甚至4、5岁后上幼稚园,会进行合作性游戏,必须共同组装一个模型。因此,透过良好的亲子互动,可使孩子的人际关係顺利发展。

儿童成长发展8阶段

蔡春美董事指出,亲子关係的经营要诀是父母要和孩子有良好的互动,但不同年龄的孩子,其亲子互动方式也不同,例如:在孩子2岁以前,不是只给他喝牛奶、换尿布而已,必须时常和孩子讲讲话,不论他听不听得懂,每天至少要抱他、陪他玩;到了3~4岁时,就必须花更多时间与他对话,带他到附近公园探索大自然,如果孩子有错误的行为,不应一味的体罚,则是要让孩子了解自己哪里有错,只要能改过就予以讚美、肯定;当孩子5~6岁时,家长更应以合理的管教方式与其互动。
陈宜男组长认为,亲子互动前提应该先了解孩子的社会情绪与语言沟通,才能设计其合适的游戏型态与互动方式,以下说明提供家长参考。

儿童的社会情绪与语言沟通发展

成长阶段

年龄

社会情绪

语言沟通

第1阶段

0~3个月

1.会听、看和回馈别人对他的逗弄

2.3个月会转向声源处,用微笑、踢腿或挥手的方式表达开心

3.利用吸拇指或奶嘴的方式安抚自己。

1.6週已能认出家长的声音

2.8週会用声音及动作回馈。

3.会注意照顾者的嘴型变化。

4.除了哭,还会发出咿呀呀等各种声音,也会试图回馈大人的声音

第2阶段

4~6个月

1.微笑注视和他说话或玩的人

2.对镜子里的自己感到兴趣

3.能分辨他人的声音是友善或愤怒,开始会对陌生人产生畏惧

4.对微笑和责备会有不同的反应

1.开始喃喃自语

2.尝试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

3.发出声音回馈大人的话

4.对于熟悉的童谣或音乐产生反应。

第3阶段

7~12个月

1.会使用一些社交礼仪,例如:挥挥手、kiss bye代表再见

2.喜欢和成人玩一些游戏,例如:躲猫猫

3.和照顾者间建立情感依附,会把脸靠近大人,主动伸手要抱抱

1.模仿大人简单言语,如ㄅㄚㄅㄚ,而且有声量、高低和节奏变化

2.以肢体进行简单的沟通,例如:用手指物品

3.能理解简单语彙的意思,例如:ㄋㄟㄋㄟ,也开始会模仿动物叫声

第4阶段

13~18个月

1.表现出对家人、宠物或洋娃娃的喜爱

2.在另一个孩子的旁边自己玩耍,但还不会和其他孩子玩在一起

3.因为大人答应他的请求而高兴,若得不到认同就会感觉悲伤

1.表示想要某样东西,也会表示谢谢。

2.拥有的词彙量不多,但有自己的表达方式,让别人知道他的需求。

3.试着说「妈妈」、「爸爸」,也知道「哥哥」和「姊姊」及家里宠物的名字

第5阶段

19~24个月

1.照镜子或看照片时,知道镜子中的人是自己。

2.可以在照片中找出自己、家人和亲友

3.玩家家酒游戏

4.与玩偶对话、玩游戏

5.开始有韵律感,喜欢跳舞、随着节奏快乐摆动肢体

1.可以说出20个以上的词彙,并以简短的句子跟别人对话

2.能说出简单身体的部位名称,例如:手手、脚脚、脸脸等

第6阶段

2~3岁

1.主动与熟悉的成人打招呼或告别

2.用非口语和强烈的方式表达负面情绪,得到慰藉后会很快恢复平静

3.将一件物件假想做其他物件

1.能将不同语意的单字组合并使用,例如:妈妈抱抱。

2.会回答有关位置、所有权及数量的问话,也会接熟悉的语句及故事。

3.可辨认3~4种颜色及说出颜色名称;知道多少、长短、高矮的意思

第7阶段

3~4岁

1.在没有成人督导下,与2、3个儿童一起玩耍

2.进行假想活动,当中包括了3~4个合理的情节

3.用语言(或加上行动)去安慰「受伤」或「不开心」的友伴

1.能与他人一问一答的聊天,也可解释简单的图片内容

2.可唱数1~10

3.可指出特定形状的物品

第8阶段

4~5岁

1.会说「请」、「谢谢」

2.参与由成人带领和组织的集体游戏时守纪律

3.主动与他人交谈

1.能指出相同和相异。

2.会使用「和」、「我然后」、「靠近...」、「在旁边」等複杂句子

3.可按顺序排列,指出第一、第二、最后的物品

资料来源:陈宜男组长

12种分龄亲子互动游戏

陈宜男组长说,0~2岁的孩子在认知、动作发展上,会有明显的分水岭,属于感觉动作期,游戏发展以功能性游戏为主。其中,「0~6个月的婴儿」本身是被动状态,但能和父母有基本的互动,以认识自己,可以给予声光刺激,让宝宝对外界产生更多的反应;「7~12个月的宝宝」开始会出现主动性的动作,同样需要家长引导,例如:give me five、亲一个、抱一下、举起手打招呼等;1岁后的孩子开始会走路,手的运用也较灵巧,可以将重心摆在口语引导,像是让孩子跟邻居打招呼,孩子的手就会主动举起来;「1~2岁的孩子」注重功能性游戏,可以设计生活互动、社会情绪发展的小游戏,增加其独立性,从中教导他们的人际互动与自我照顾。

由于「2~4岁的孩子」对空间越来越有概念,适合开始玩建构型游戏,例如:积木、拼图、乐高等游戏。「2岁以上的孩子」口语能力会突飞猛进,此时应该增加口语上的交流,从黏土、画画或组装性游戏等引导孩子发挥想像力,并且替它命名,刺激孩子的口说能力与想像力。「4~5岁的孩子」开始对世界充满想像,适合玩想像型游戏,例如:角色扮演,拿着扫把玩骑马打仗的游戏,此阶段的孩子比较不需要实体的玩具,而是运用想像力进行游戏,除此,读绘本也非常适合这个年龄层的孩子。

专家依照孩子的各个阶段可进行的亲子互动方式推荐如下:

1、温暖的熟面孔

适合年龄:0~3个月。
准备工具:家人的脸。

此游戏可以帮助宝宝熟悉家人的脸孔,并增进亲子关係的亲密感。

1.家人可以将脸部缓慢的靠近宝宝(距离不超过30公分),接着发出逗趣的声音、摇摇头或展现多变的表情(例如:挤眉弄眼、吐舌头等)逗宝宝笑。
2.脸部靠近宝宝后,也可以左右规律性的移动,连带启蒙宝宝的「追视能力」。

2、认识自己

适合年龄:4~6个月。
准备工具:立镜一面(大小约可照到宝宝全身)、颜色鲜艳的玩具或声光玩具。

探索自己身上的各个部位,例如:眼睛、鼻子、手部等,是日后自我认同发展的基础。

1.父母抱着宝宝照镜子后,带着宝宝的手探索、触摸、认识自己的五官和身体,并且给予语音的连结,像是摸鼻子时,可告诉宝宝:「这是鼻子!」;举起宝宝的手,然后说:「举举手!」,增加宝宝对身体部位和动作的语音联结与画面。
2.将宝宝感兴趣的玩具投射在镜中,引导宝宝尝试拍打镜中的物品。

还有哪10种亲子互动游戏可以跟孩子玩?继续看下去~

根据报导,台湾许多父母在宝宝出生后不满1岁就送去托婴中心,甚至发现50%以上的家长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都少于30分钟,由此可知,现在家庭缺乏亲子互动的时间,对长远的亲子关係来说,是令人忧心的现象。
彰化基督教医院复健科职能治疗组组长陈宜男表示,培养良好的亲子关係应从「陪伴」开始,这也是儿童教养的第一步,但现今父母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,造成没有时间陪伴孩子,依研究资料显示,33%以上的家长晚上8点之后才回家,有10%的人甚至9点后才返家,导致40%的孩子与父母共进晚餐的天数低于3天,回到家中的对话仅止于「你吃过饭了吗?」、「今天在学校有没有乖?」;又或者平时皆由祖父母照顾,一直到学龄时才带回父母身边,于是出现了沟通不良、不了解孩子的情况,亲子间产生隔阂感,彷彿祖父母才是孩子的亲生父母,久而久之,亲子之间的距离渐行渐远,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发展、人际互动,以及新环境的适应力、学习能力等问题,因此,在0~5岁这个孩子成长的黄金期阶段,陪伴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。

培养亲子互动的3大好处

财团法人成长文教基金会董事蔡春美指出,亲子关係是每个人一生中最早经验到的关係,也是人际关係中最重要的环节,假如这层关係发展良好,将成为孩子一生中一连串和他人良好关係的基础;反之,则对往后人际关係的发展,产生不良的影响。然而,亲子关係并非单向的连结,应是双向互动发展而建立的,即使是刚出生的婴儿,虽然还不会语言,但已具有接受与反应社会讯息的能力,照顾者也能了解婴儿一举一动所代表的意义。如果父母能及时察觉宝宝的需求而给予满足,宝宝则能越发展出吸引父母的行动,此种相互配合呼应的行为,称为「亲子同步互动现象」。亲子互动的理论与人类个体发展、家庭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,亲子互动关係越好、越密切,对于孩子的成长及日后发展助益良多。

1、增加学习力

孩子在各阶段成长都有发展目标,例如:学坐、学爬、学走,甚至开始会自己吃饭、说话、写字等等,这些过程如果缺少父母的陪伴,只是让孩子自己看、自己学,这样的孩子相较其他人,自我照顾的能力和独立性会慢了许多;反之,良好的陪伴就会增加孩子的学习效益。
陈宜男组长进一步说明,陪伴并非只是伴随身边,而是要培养心与心的交流,以吃饭为例,许多父母觉得喂孩子吃饭就等于陪孩子吃饭,或者以手机哄骗孩子吃饭,这反倒使孩子活在电脑的世界,而自己也只是喂食孩子的机器,养成孩子过度依赖的习惯,间接阻碍孩子自我照顾的能力。陪孩子吃饭应该有互动,像是「妈妈喂你吃一口,你自己吃一口,你也喂妈妈吃一口」,一起做同样的事情,孩子便会集中于「吃饭」这件事上。
除此,融合孩子的兴趣也有帮助于学习力。了解孩子喜欢的玩具、卡通,将它带入其中,例如:学习数数,大多父母一味认为孩子到达某个年纪,应该要会数「1、2、3」,在强硬教导的情况下,使孩子感觉无聊,甚至排斥,若能结合孩子的喜好,将小汽车、娃娃加入后,数数就变得有趣,得以有效的学习。

2、拥有稳定的情绪

学龄前会有叛逆期,临床发现有些孩子能快速适应且度过,有些孩子在0~6岁每个阶段的叛逆期都很长,久而久之会形成情绪化的个性。不会说话的婴幼儿会用哭来表达需求,已经会开口说话却没有完整表达能力也容易出现哭闹的情形,此时若家长及时发现给予回馈,孩子的情绪便可受到控制而逐渐稳定。不过,通常家长面对孩子哭闹,往往都是责骂或不予理会,最后以吵闹为由去处罚,给予负向的回馈,长久下来就会养成孩子哭闹的坏习惯。陈宜男组长表示,当孩子在吵闹时,最好停下手边工作,蹲下来询问孩子的需求,也许孩子只是想得到关心,当下解决问题就能遏止负面情绪持续延伸。

多和孩子互动,拨出时间听孩子讲心事,即可了解孩子当下的某个动作、表情及行为背后所代表的意义,观察孩子在情绪爆发前的细微现象,就能事先安抚,降低情绪失控的状况。

3、良好的人际关係

蔡春美董事强调,孩子在良好的亲子关係中,感受到被爱、被需要、被欣赏、被接受,就奠定与他人间良好适应的基础。若亲子关係不和谐或孩子常被冷淡对待,长大后不易信任他人,进而产生与别人相处困难的情形,不易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友谊。亲子互动不仅提供家长教育子女的机会,也为孩子提供行动的榜样,孩子藉由亲子互动与父母同化,逐步发展合宜的社会行为及与人合作的态度,对社会人际关係上有莫大助益。

陈宜男组长补充,孩子0~3岁,初期以独自游戏为主,逐渐发展出平行游戏(接触团体,但仍自己玩自己的)。大概3岁以后开始尝试融入团体,与团体成员有主动且更深入的互动,因此,在3岁前,父母的角色更显重要,必须适时介入孩子的世界,孩子就会从自己玩变成和父母互动。另外,也要引导孩子与周边的大人、小孩互动,例如:拉着孩子的手打招呼、跟邻居孩子一起玩等,如此一来,到了3岁半后需要与他人一起玩联合性游戏,像是语言交谈、交换玩具或简单的合作行为,甚至4、5岁后上幼稚园,会进行合作性游戏,必须共同组装一个模型。因此,透过良好的亲子互动,可使孩子的人际关係顺利发展。

儿童成长发展8阶段

蔡春美董事指出,亲子关係的经营要诀是父母要和孩子有良好的互动,但不同年龄的孩子,其亲子互动方式也不同,例如:在孩子2岁以前,不是只给他喝牛奶、换尿布而已,必须时常和孩子讲讲话,不论他听不听得懂,每天至少要抱他、陪他玩;到了3~4岁时,就必须花更多时间与他对话,带他到附近公园探索大自然,如果孩子有错误的行为,不应一味的体罚,则是要让孩子了解自己哪里有错,只要能改过就予以讚美、肯定;当孩子5~6岁时,家长更应以合理的管教方式与其互动。
陈宜男组长认为,亲子互动前提应该先了解孩子的社会情绪与语言沟通,才能设计其合适的游戏型态与互动方式,以下说明提供家长参考。

儿童的社会情绪与语言沟通发展

成长阶段

年龄

社会情绪

语言沟通

第1阶段

0~3个月

1.会听、看和回馈别人对他的逗弄

2.3个月会转向声源处,用微笑、踢腿或挥手的方式表达开心

3.利用吸拇指或奶嘴的方式安抚自己。

1.6週已能认出家长的声音

2.8週会用声音及动作回馈。

3.会注意照顾者的嘴型变化。

4.除了哭,还会发出咿呀呀等各种声音,也会试图回馈大人的声音

第2阶段

4~6个月

1.微笑注视和他说话或玩的人

2.对镜子里的自己感到兴趣

3.能分辨他人的声音是友善或愤怒,开始会对陌生人产生畏惧

4.对微笑和责备会有不同的反应

1.开始喃喃自语

2.尝试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

3.发出声音回馈大人的话

4.对于熟悉的童谣或音乐产生反应。

第3阶段

7~12个月

1.会使用一些社交礼仪,例如:挥挥手、kiss bye代表再见

2.喜欢和成人玩一些游戏,例如:躲猫猫

3.和照顾者间建立情感依附,会把脸靠近大人,主动伸手要抱抱

1.模仿大人简单言语,如ㄅㄚㄅㄚ,而且有声量、高低和节奏变化

2.以肢体进行简单的沟通,例如:用手指物品

3.能理解简单语彙的意思,例如:ㄋㄟㄋㄟ,也开始会模仿动物叫声

第4阶段

13~18个月

1.表现出对家人、宠物或洋娃娃的喜爱

2.在另一个孩子的旁边自己玩耍,但还不会和其他孩子玩在一起

3.因为大人答应他的请求而高兴,若得不到认同就会感觉悲伤

1.表示想要某样东西,也会表示谢谢。

2.拥有的词彙量不多,但有自己的表达方式,让别人知道他的需求。

3.试着说「妈妈」、「爸爸」,也知道「哥哥」和「姊姊」及家里宠物的名字

第5阶段

19~24个月

1.照镜子或看照片时,知道镜子中的人是自己。

2.可以在照片中找出自己、家人和亲友

3.玩家家酒游戏

4.与玩偶对话、玩游戏

5.开始有韵律感,喜欢跳舞、随着节奏快乐摆动肢体

1.可以说出20个以上的词彙,并以简短的句子跟别人对话

2.能说出简单身体的部位名称,例如:手手、脚脚、脸脸等

第6阶段

2~3岁

1.主动与熟悉的成人打招呼或告别

2.用非口语和强烈的方式表达负面情绪,得到慰藉后会很快恢复平静

3.将一件物件假想做其他物件

1.能将不同语意的单字组合并使用,例如:妈妈抱抱。

2.会回答有关位置、所有权及数量的问话,也会接熟悉的语句及故事。

3.可辨认3~4种颜色及说出颜色名称;知道多少、长短、高矮的意思

第7阶段

3~4岁

1.在没有成人督导下,与2、3个儿童一起玩耍

2.进行假想活动,当中包括了3~4个合理的情节

3.用语言(或加上行动)去安慰「受伤」或「不开心」的友伴

1.能与他人一问一答的聊天,也可解释简单的图片内容

2.可唱数1~10

3.可指出特定形状的物品

第8阶段

4~5岁

1.会说「请」、「谢谢」

2.参与由成人带领和组织的集体游戏时守纪律

3.主动与他人交谈

1.能指出相同和相异。

2.会使用「和」、「我然后」、「靠近...」、「在旁边」等複杂句子

3.可按顺序排列,指出第一、第二、最后的物品

资料来源:陈宜男组长

12种分龄亲子互动游戏

陈宜男组长说,0~2岁的孩子在认知、动作发展上,会有明显的分水岭,属于感觉动作期,游戏发展以功能性游戏为主。其中,「0~6个月的婴儿」本身是被动状态,但能和父母有基本的互动,以认识自己,可以给予声光刺激,让宝宝对外界产生更多的反应;「7~12个月的宝宝」开始会出现主动性的动作,同样需要家长引导,例如:give me five、亲一个、抱一下、举起手打招呼等;1岁后的孩子开始会走路,手的运用也较灵巧,可以将重心摆在口语引导,像是让孩子跟邻居打招呼,孩子的手就会主动举起来;「1~2岁的孩子」注重功能性游戏,可以设计生活互动、社会情绪发展的小游戏,增加其独立性,从中教导他们的人际互动与自我照顾。

由于「2~4岁的孩子」对空间越来越有概念,适合开始玩建构型游戏,例如:积木、拼图、乐高等游戏。「2岁以上的孩子」口语能力会突飞猛进,此时应该增加口语上的交流,从黏土、画画或组装性游戏等引导孩子发挥想像力,并且替它命名,刺激孩子的口说能力与想像力。「4~5岁的孩子」开始对世界充满想像,适合玩想像型游戏,例如:角色扮演,拿着扫把玩骑马打仗的游戏,此阶段的孩子比较不需要实体的玩具,而是运用想像力进行游戏,除此,读绘本也非常适合这个年龄层的孩子。

专家依照孩子的各个阶段可进行的亲子互动方式推荐如下:

1、温暖的熟面孔

适合年龄:0~3个月。
准备工具:家人的脸。

此游戏可以帮助宝宝熟悉家人的脸孔,并增进亲子关係的亲密感。

1.家人可以将脸部缓慢的靠近宝宝(距离不超过30公分),接着发出逗趣的声音、摇摇头或展现多变的表情(例如:挤眉弄眼、吐舌头等)逗宝宝笑。
2.脸部靠近宝宝后,也可以左右规律性的移动,连带启蒙宝宝的「追视能力」。

2、认识自己

适合年龄:4~6个月。
准备工具:立镜一面(大小约可照到宝宝全身)、颜色鲜艳的玩具或声光玩具。

探索自己身上的各个部位,例如:眼睛、鼻子、手部等,是日后自我认同发展的基础。

1.父母抱着宝宝照镜子后,带着宝宝的手探索、触摸、认识自己的五官和身体,并且给予语音的连结,像是摸鼻子时,可告诉宝宝:「这是鼻子!」;举起宝宝的手,然后说:「举举手!」,增加宝宝对身体部位和动作的语音联结与画面。
2.将宝宝感兴趣的玩具投射在镜中,引导宝宝尝试拍打镜中的物品。

还有哪10种亲子互动游戏可以跟孩子玩?继续看下去~


参考资料
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