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锡好孕宝贝网
网站导航 导航栏目
创中国名牌,建一流企业
相关栏目
相关栏目
文章图片

无锡助孕产子

当前位置:无锡好孕宝贝网 > 无锡助孕产子 >
全职妈妈的婚姻经营术
来源:http://www.caoyanmin.cn  日期:2021-11-23

全职妈咪的生活似乎不如大家所想的惬意,常是边哄着嚎啕大哭的娃儿边煮饭、烧菜、洗衣服,特别在宝宝年纪还小时,每隔2~3小时就得喂奶、哄睡,待孩子入睡后,妈咪又得抓紧时间处理家务,鲜少有自己的时间可以休息和放松,压力其实并不亚于上班族。至于上班族的爸爸在外工作,背负着赚钱养家的压力,每日兢兢业业的早出晚归,也要忍受上司的责骂、交际的辛苦,回家后难免想要放空一下,然而,此时妈咪会期待爸比能够主动帮忙照顾孩子,爸爸则期待妈咪把家打理得乾乾净净,让自己得以有舒适的环境休息,若双方对彼此的期待未能满足,就是争吵的开始,新手夫妻从幸福的两人世界瞬间跌入冲突满满的苦难日子里,相信这是许多夫妻不乐见的结果。

当了全职妈咪后,宝宝的食、衣、住、行、安全与家中事务就变成妈咪的责任,特别是刚生第一胎的妈咪,不仅要承受身体巨大的变化如产后伤口疼痛与调养,还要一肩扛起照顾宝宝的重责大任。由于刚出生的那段时间,宝宝生活作息较不规律,每隔几小时便要喂奶,更必须24小时守在身旁,若半夜大哭,多半也是妈咪起身安抚及照料,长时间下来,身心可说是受到极大煎熬。睡眠不足的妈咪常会觉得不舒服,又不能像上班族般可以请假找人代班,无论再睏、再累都得自己处理。然而,看在外人眼里,总觉得妈咪天天在家,轻松又没压力,但其实妈咪很少能够好好休息,更别说从事自己喜爱的活动。

联合心理谘商所谘商心理师陈舒仪表示,妈咪除了照顾小孩的疲惫外,全职妈咪的内心更为沉重,由于现今生活压力大,多数人无法不工作而待在家里让先生养,因此,双薪家庭成为主流趋势。不过,妈咪因为生了孩子必须退居幕后,除了丧失赚钱能力、交际圈瓦解之外,还须承受失去发展舞台、能力无处发挥的打击,在家时常感到孤单、没有成就感,有时会陷入与他人比较的情绪里,认为同年纪的朋友正在职场上发光发热,自己却只能在家与孩子面面相觑,自信心崩毁的痛苦是他人无法感同身受。

以先生的立场来说,太太只要在家把孩子顾好,不用担忧经济压力,理当是幸福快乐的事情才对。但自尊心较强烈的妈咪却不这么认为,花的不是自己赚来的钱,只敢用在孩子或家用上,自己的需求则因罪恶感而忽略,或者不敢选择品质较好的物品,一切都在能省则省的情况下,使生活品质不如往昔。陈舒仪心理师指出,若妈咪必须辞去工作准备在家带小孩,夫妻两人应该做好事前沟通,观念上要有所调整,育儿这件事情比想像中还要来得辛苦许多,妈咪看似无须工作,却在家带小孩等同于执行「保母」工作,省下的保母费就是妈咪的薪水,「妈咪不出去赚钱、只在家带小孩,等同于对家里没有经济贡献」的想法对妈咪相当不公平。

除了上述所言,更多压力是来自家中长辈、亲戚,甚至邻居们,包括婆家会干涉妈咪照顾孩子的方式;娘家那方认为自己的孩子也有受教育,为何不工作而在家带小孩?街坊邻居三不五时的关心「孩子怎么还不会讲话?」、「还在喝母奶啊?」「这么瘦,是不是饿着小孩?」这些看似关心的话,其实无形中已成为妈咪很大的压力源,更遑论某些长辈可能无法同理妈咪,甚至要求代为跑腿办事,彷彿妈咪待在家里成天没事做,这些都让全职妈咪很受伤。当然,上班族爸爸一肩扛起家中经济也是非常不容易,早出晚归、勤奋工作之余,还得承受来自上司或客户的压力,与同事间的竞争和相处亦可能耗费许多精力,回到家后希望可以安静的休息或专心准备隔日会议的简报,但当宝宝出生后,面对截然不同的家庭环境及太太大起大落的情绪,他会时常感到无所适从。事实上,爸爸是需要时间做心理建设与准备。

孩子出生后,为何夫妻间容易出现很多争执与冲突呢?简单来说,彼此都希望自己的辛苦能被同理,当双方皆不被同理时,两人的关係便每况愈下。妈咪整天照顾宝宝、处理家务,看到老公下班回来,好不容易可以喘口气,由爸爸接手照顾宝宝,或者期待他主动分担家务,但对爸爸而言,下班后终于能放松,希望拥有自己的时间来休息或整理思绪,对妈咪的要求可能无法积极行动,甚至拖拖拉拉,导致妈咪的不谅解,开始指责他不负责任。当双方开始互相指责与怪罪后,冲突便越演越烈,以下为夫妻常见的冲突情境,提供您做参考。

冲突1:孩子生病谁的错?

孩子在成长过程中,难免会出现碰撞或受伤、生病等情形,父母应淡然处之。不过,个性较完美的爸爸却认为妈咪整天在家陪孩子,理所当然要做好照顾与保护之责任,为何会让孩子生病,甚至发生跌倒、撞到桌角等受伤状况?「你是怎么带孩子的?」当这句话一出时,妈咪肯定很伤心,天底下没有父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生病、受伤,当意外发生时,妈咪内心除了自责和焦虑之外,得不到另一半的安慰,反而是受到指责与批评,内心的不平衡因此油然而生。

孩子无论生病或受伤,父母抱持平常心面对即可,或许爸爸可能在心急之下才口不择言,但不应以责备的语气来表达,而是好好告诉妈咪自己的担心,然后互相支持与安慰,才能让妈咪有信心把孩子带得更好。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生病而模糊焦点,即使妈咪天生较粗心,爸爸也应该温和提醒,避免沦为漫无目的的人身攻击或谩骂。

冲突2:家务是谁的责任?

妈咪辞去工作在家照顾孩子,家务的责任彷彿理所当然落到妈咪的肩上,历经整日与孩子的奋战与洗衣、煮饭、清扫等工作,晚上爸爸回家时,除了喜悦之外,更希望可以依赖他,让自己稍微喘口气、休息一下,因此,期待爸爸可以主动帮忙分摊家务,像是洗衣、晾衣、倒垃圾等,但爸爸可能因为疲累而对家事不积极,吃完饭后只想瘫在沙发上看电视、滑手机,此时妈咪会相当不悦,两人开始言语上的交锋,包括「为什么你都不帮忙家事?」、「你知道我在外面上班有多累吗?」、「我在家照顾孩子也很累啊!你在公司还有休息时间,能和同事聊天,我都不能!」,听到彼此互相指责,鲜少人能和颜悦色的回应,只会想要反击与自我保护。陈舒仪心理师建议,首先夫妻双方都要认知到「无论是上班或带小孩,这两份工作都很累」,不应该将这两件事情拿来做比较,而是要互相理解,老公要理解太太整日在家、工作都没人帮忙的辛苦,妈咪则须理解爸爸在外工作的辛苦而回家想要有些自己的时间,如果两人能找时间好好聊聊,将妈妈期望对方协助的部分说清楚,爸爸再把做得到的范围回应给妈妈知道,例如:爸爸可以表达下班回家吃完饭后想先休息,8点半过后会帮忙洗碗,如此一来,妈咪就不用殷殷期盼、猜测他何时才去洗碗,爸爸则更能享受完整的休息时间,不致被妈咪的指责所干扰。也就是说,把所有的家事分工变成固定的合作,才不会一次次期待、一次次落空。

此外,宝宝在年纪小的时候,常需要大人半夜起来照顾喂哄,但平常爸爸要上班,起身处理多半是妈咪,长期下来恐造成睡眠不足,影响到妈咪的情绪与健康,因此,夫妻两人可以事先讲好,是否在周末时轮流照顾,或者一个早睡早起、一个晚睡晚起,这样的过度期只需忍耐2~3年即可,需要彼此一起共体时艰。

冲突3:对家事斤斤计较、翻旧帐

即使夫妻讲好家务的分工,但事情繁杂,每个人的状况可能时好时坏,有时候会因为疲惫而拖延或漏做,如果此时两人相互计较执行方式与分工次数,争吵永远存在,例如:妈咪指责爸爸:「我整天都在家洗碗、打扫,你为什么晚上回来却没有洗衣服?而且已经连续好几天!」,爸爸也许会反抗说:「你上次不也漏洗很多次碗?」,这种翻旧帐式的沟通模式不仅无济于事,反而易使两人间的嫌隙越来越深,建议双方尽量避免用指责或抱怨的方式,只需要温柔的提醒,若遇到执行上的困难,也可以适时对另一半提出请求,而非默默隐忍,等被指责才觉得委屈。此外,家务执行方面也可尽量减少项目及放宽标准,举例说明,某些家庭对整齐度与清洁度上要求完美,但在孩子刚出生的这段过度期,也许只做到清洁即可,又或者使用机器如扫地机器人、烘衣机等,取代扫地、晒衣服的工作,便能减轻两人的负担。

冲突4:带养孩子方式不一

爸爸平日多把时间花在工作上,带养孩子方面较为生涩,因此,妈咪可能会挑剔照顾孩子的方式,甚至还条列出详细作法来要求爸爸照办理,久而久之,陪伴与照顾孩子就变成妈咪要求的任务。某些全职妈咪甚至希望爸爸照着自己的方式去做,于是提醒演变成唠叨,使爸爸感到不耐烦,觉得带孩子没有成就感,因而拒绝照顾。其实每个人带孩子的方式不尽相同,妈咪不妨放手让爸爸尝试,若担心可在旁边观察与温柔提醒,而不是命令式的要求,如此一来,爸爸也能摸索出适合自己与宝宝的相处模式。

全职妈咪的生活似乎不如大家所想的惬意,常是边哄着嚎啕大哭的娃儿边煮饭、烧菜、洗衣服,特别在宝宝年纪还小时,每隔2~3小时就得喂奶、哄睡,待孩子入睡后,妈咪又得抓紧时间处理家务,鲜少有自己的时间可以休息和放松,压力其实并不亚于上班族。至于上班族的爸爸在外工作,背负着赚钱养家的压力,每日兢兢业业的早出晚归,也要忍受上司的责骂、交际的辛苦,回家后难免想要放空一下,然而,此时妈咪会期待爸比能够主动帮忙照顾孩子,爸爸则期待妈咪把家打理得乾乾净净,让自己得以有舒适的环境休息,若双方对彼此的期待未能满足,就是争吵的开始,新手夫妻从幸福的两人世界瞬间跌入冲突满满的苦难日子里,相信这是许多夫妻不乐见的结果。

当了全职妈咪后,宝宝的食、衣、住、行、安全与家中事务就变成妈咪的责任,特别是刚生第一胎的妈咪,不仅要承受身体巨大的变化如产后伤口疼痛与调养,还要一肩扛起照顾宝宝的重责大任。由于刚出生的那段时间,宝宝生活作息较不规律,每隔几小时便要喂奶,更必须24小时守在身旁,若半夜大哭,多半也是妈咪起身安抚及照料,长时间下来,身心可说是受到极大煎熬。睡眠不足的妈咪常会觉得不舒服,又不能像上班族般可以请假找人代班,无论再睏、再累都得自己处理。然而,看在外人眼里,总觉得妈咪天天在家,轻松又没压力,但其实妈咪很少能够好好休息,更别说从事自己喜爱的活动。

联合心理谘商所谘商心理师陈舒仪表示,妈咪除了照顾小孩的疲惫外,全职妈咪的内心更为沉重,由于现今生活压力大,多数人无法不工作而待在家里让先生养,因此,双薪家庭成为主流趋势。不过,妈咪因为生了孩子必须退居幕后,除了丧失赚钱能力、交际圈瓦解之外,还须承受失去发展舞台、能力无处发挥的打击,在家时常感到孤单、没有成就感,有时会陷入与他人比较的情绪里,认为同年纪的朋友正在职场上发光发热,自己却只能在家与孩子面面相觑,自信心崩毁的痛苦是他人无法感同身受。

以先生的立场来说,太太只要在家把孩子顾好,不用担忧经济压力,理当是幸福快乐的事情才对。但自尊心较强烈的妈咪却不这么认为,花的不是自己赚来的钱,只敢用在孩子或家用上,自己的需求则因罪恶感而忽略,或者不敢选择品质较好的物品,一切都在能省则省的情况下,使生活品质不如往昔。陈舒仪心理师指出,若妈咪必须辞去工作准备在家带小孩,夫妻两人应该做好事前沟通,观念上要有所调整,育儿这件事情比想像中还要来得辛苦许多,妈咪看似无须工作,却在家带小孩等同于执行「保母」工作,省下的保母费就是妈咪的薪水,「妈咪不出去赚钱、只在家带小孩,等同于对家里没有经济贡献」的想法对妈咪相当不公平。

除了上述所言,更多压力是来自家中长辈、亲戚,甚至邻居们,包括婆家会干涉妈咪照顾孩子的方式;娘家那方认为自己的孩子也有受教育,为何不工作而在家带小孩?街坊邻居三不五时的关心「孩子怎么还不会讲话?」、「还在喝母奶啊?」「这么瘦,是不是饿着小孩?」这些看似关心的话,其实无形中已成为妈咪很大的压力源,更遑论某些长辈可能无法同理妈咪,甚至要求代为跑腿办事,彷彿妈咪待在家里成天没事做,这些都让全职妈咪很受伤。当然,上班族爸爸一肩扛起家中经济也是非常不容易,早出晚归、勤奋工作之余,还得承受来自上司或客户的压力,与同事间的竞争和相处亦可能耗费许多精力,回到家后希望可以安静的休息或专心准备隔日会议的简报,但当宝宝出生后,面对截然不同的家庭环境及太太大起大落的情绪,他会时常感到无所适从。事实上,爸爸是需要时间做心理建设与准备。

孩子出生后,为何夫妻间容易出现很多争执与冲突呢?简单来说,彼此都希望自己的辛苦能被同理,当双方皆不被同理时,两人的关係便每况愈下。妈咪整天照顾宝宝、处理家务,看到老公下班回来,好不容易可以喘口气,由爸爸接手照顾宝宝,或者期待他主动分担家务,但对爸爸而言,下班后终于能放松,希望拥有自己的时间来休息或整理思绪,对妈咪的要求可能无法积极行动,甚至拖拖拉拉,导致妈咪的不谅解,开始指责他不负责任。当双方开始互相指责与怪罪后,冲突便越演越烈,以下为夫妻常见的冲突情境,提供您做参考。

冲突1:孩子生病谁的错?

孩子在成长过程中,难免会出现碰撞或受伤、生病等情形,父母应淡然处之。不过,个性较完美的爸爸却认为妈咪整天在家陪孩子,理所当然要做好照顾与保护之责任,为何会让孩子生病,甚至发生跌倒、撞到桌角等受伤状况?「你是怎么带孩子的?」当这句话一出时,妈咪肯定很伤心,天底下没有父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生病、受伤,当意外发生时,妈咪内心除了自责和焦虑之外,得不到另一半的安慰,反而是受到指责与批评,内心的不平衡因此油然而生。

孩子无论生病或受伤,父母抱持平常心面对即可,或许爸爸可能在心急之下才口不择言,但不应以责备的语气来表达,而是好好告诉妈咪自己的担心,然后互相支持与安慰,才能让妈咪有信心把孩子带得更好。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生病而模糊焦点,即使妈咪天生较粗心,爸爸也应该温和提醒,避免沦为漫无目的的人身攻击或谩骂。

冲突2:家务是谁的责任?

妈咪辞去工作在家照顾孩子,家务的责任彷彿理所当然落到妈咪的肩上,历经整日与孩子的奋战与洗衣、煮饭、清扫等工作,晚上爸爸回家时,除了喜悦之外,更希望可以依赖他,让自己稍微喘口气、休息一下,因此,期待爸爸可以主动帮忙分摊家务,像是洗衣、晾衣、倒垃圾等,但爸爸可能因为疲累而对家事不积极,吃完饭后只想瘫在沙发上看电视、滑手机,此时妈咪会相当不悦,两人开始言语上的交锋,包括「为什么你都不帮忙家事?」、「你知道我在外面上班有多累吗?」、「我在家照顾孩子也很累啊!你在公司还有休息时间,能和同事聊天,我都不能!」,听到彼此互相指责,鲜少人能和颜悦色的回应,只会想要反击与自我保护。陈舒仪心理师建议,首先夫妻双方都要认知到「无论是上班或带小孩,这两份工作都很累」,不应该将这两件事情拿来做比较,而是要互相理解,老公要理解太太整日在家、工作都没人帮忙的辛苦,妈咪则须理解爸爸在外工作的辛苦而回家想要有些自己的时间,如果两人能找时间好好聊聊,将妈妈期望对方协助的部分说清楚,爸爸再把做得到的范围回应给妈妈知道,例如:爸爸可以表达下班回家吃完饭后想先休息,8点半过后会帮忙洗碗,如此一来,妈咪就不用殷殷期盼、猜测他何时才去洗碗,爸爸则更能享受完整的休息时间,不致被妈咪的指责所干扰。也就是说,把所有的家事分工变成固定的合作,才不会一次次期待、一次次落空。

此外,宝宝在年纪小的时候,常需要大人半夜起来照顾喂哄,但平常爸爸要上班,起身处理多半是妈咪,长期下来恐造成睡眠不足,影响到妈咪的情绪与健康,因此,夫妻两人可以事先讲好,是否在周末时轮流照顾,或者一个早睡早起、一个晚睡晚起,这样的过度期只需忍耐2~3年即可,需要彼此一起共体时艰。

冲突3:对家事斤斤计较、翻旧帐

即使夫妻讲好家务的分工,但事情繁杂,每个人的状况可能时好时坏,有时候会因为疲惫而拖延或漏做,如果此时两人相互计较执行方式与分工次数,争吵永远存在,例如:妈咪指责爸爸:「我整天都在家洗碗、打扫,你为什么晚上回来却没有洗衣服?而且已经连续好几天!」,爸爸也许会反抗说:「你上次不也漏洗很多次碗?」,这种翻旧帐式的沟通模式不仅无济于事,反而易使两人间的嫌隙越来越深,建议双方尽量避免用指责或抱怨的方式,只需要温柔的提醒,若遇到执行上的困难,也可以适时对另一半提出请求,而非默默隐忍,等被指责才觉得委屈。此外,家务执行方面也可尽量减少项目及放宽标准,举例说明,某些家庭对整齐度与清洁度上要求完美,但在孩子刚出生的这段过度期,也许只做到清洁即可,又或者使用机器如扫地机器人、烘衣机等,取代扫地、晒衣服的工作,便能减轻两人的负担。

冲突4:带养孩子方式不一

爸爸平日多把时间花在工作上,带养孩子方面较为生涩,因此,妈咪可能会挑剔照顾孩子的方式,甚至还条列出详细作法来要求爸爸照办理,久而久之,陪伴与照顾孩子就变成妈咪要求的任务。某些全职妈咪甚至希望爸爸照着自己的方式去做,于是提醒演变成唠叨,使爸爸感到不耐烦,觉得带孩子没有成就感,因而拒绝照顾。其实每个人带孩子的方式不尽相同,妈咪不妨放手让爸爸尝试,若担心可在旁边观察与温柔提醒,而不是命令式的要求,如此一来,爸爸也能摸索出适合自己与宝宝的相处模式。

全职妈咪的生活似乎不如大家所想的惬意,常是边哄着嚎啕大哭的娃儿边煮饭、烧菜、洗衣服,特别在宝宝年纪还小时,每隔2~3小时就得喂奶、哄睡,待孩子入睡后,妈咪又得抓紧时间处理家务,鲜少有自己的时间可以休息和放松,压力其实并不亚于上班族。至于上班族的爸爸在外工作,背负着赚钱养家的压力,每日兢兢业业的早出晚归,也要忍受上司的责骂、交际的辛苦,回家后难免想要放空一下,然而,此时妈咪会期待爸比能够主动帮忙照顾孩子,爸爸则期待妈咪把家打理得乾乾净净,让自己得以有舒适的环境休息,若双方对彼此的期待未能满足,就是争吵的开始,新手夫妻从幸福的两人世界瞬间跌入冲突满满的苦难日子里,相信这是许多夫妻不乐见的结果。

当了全职妈咪后,宝宝的食、衣、住、行、安全与家中事务就变成妈咪的责任,特别是刚生第一胎的妈咪,不仅要承受身体巨大的变化如产后伤口疼痛与调养,还要一肩扛起照顾宝宝的重责大任。由于刚出生的那段时间,宝宝生活作息较不规律,每隔几小时便要喂奶,更必须24小时守在身旁,若半夜大哭,多半也是妈咪起身安抚及照料,长时间下来,身心可说是受到极大煎熬。睡眠不足的妈咪常会觉得不舒服,又不能像上班族般可以请假找人代班,无论再睏、再累都得自己处理。然而,看在外人眼里,总觉得妈咪天天在家,轻松又没压力,但其实妈咪很少能够好好休息,更别说从事自己喜爱的活动。

联合心理谘商所谘商心理师陈舒仪表示,妈咪除了照顾小孩的疲惫外,全职妈咪的内心更为沉重,由于现今生活压力大,多数人无法不工作而待在家里让先生养,因此,双薪家庭成为主流趋势。不过,妈咪因为生了孩子必须退居幕后,除了丧失赚钱能力、交际圈瓦解之外,还须承受失去发展舞台、能力无处发挥的打击,在家时常感到孤单、没有成就感,有时会陷入与他人比较的情绪里,认为同年纪的朋友正在职场上发光发热,自己却只能在家与孩子面面相觑,自信心崩毁的痛苦是他人无法感同身受。

以先生的立场来说,太太只要在家把孩子顾好,不用担忧经济压力,理当是幸福快乐的事情才对。但自尊心较强烈的妈咪却不这么认为,花的不是自己赚来的钱,只敢用在孩子或家用上,自己的需求则因罪恶感而忽略,或者不敢选择品质较好的物品,一切都在能省则省的情况下,使生活品质不如往昔。陈舒仪心理师指出,若妈咪必须辞去工作准备在家带小孩,夫妻两人应该做好事前沟通,观念上要有所调整,育儿这件事情比想像中还要来得辛苦许多,妈咪看似无须工作,却在家带小孩等同于执行「保母」工作,省下的保母费就是妈咪的薪水,「妈咪不出去赚钱、只在家带小孩,等同于对家里没有经济贡献」的想法对妈咪相当不公平。

除了上述所言,更多压力是来自家中长辈、亲戚,甚至邻居们,包括婆家会干涉妈咪照顾孩子的方式;娘家那方认为自己的孩子也有受教育,为何不工作而在家带小孩?街坊邻居三不五时的关心「孩子怎么还不会讲话?」、「还在喝母奶啊?」「这么瘦,是不是饿着小孩?」这些看似关心的话,其实无形中已成为妈咪很大的压力源,更遑论某些长辈可能无法同理妈咪,甚至要求代为跑腿办事,彷彿妈咪待在家里成天没事做,这些都让全职妈咪很受伤。当然,上班族爸爸一肩扛起家中经济也是非常不容易,早出晚归、勤奋工作之余,还得承受来自上司或客户的压力,与同事间的竞争和相处亦可能耗费许多精力,回到家后希望可以安静的休息或专心准备隔日会议的简报,但当宝宝出生后,面对截然不同的家庭环境及太太大起大落的情绪,他会时常感到无所适从。事实上,爸爸是需要时间做心理建设与准备。

孩子出生后,为何夫妻间容易出现很多争执与冲突呢?简单来说,彼此都希望自己的辛苦能被同理,当双方皆不被同理时,两人的关係便每况愈下。妈咪整天照顾宝宝、处理家务,看到老公下班回来,好不容易可以喘口气,由爸爸接手照顾宝宝,或者期待他主动分担家务,但对爸爸而言,下班后终于能放松,希望拥有自己的时间来休息或整理思绪,对妈咪的要求可能无法积极行动,甚至拖拖拉拉,导致妈咪的不谅解,开始指责他不负责任。当双方开始互相指责与怪罪后,冲突便越演越烈,以下为夫妻常见的冲突情境,提供您做参考。

冲突1:孩子生病谁的错?

孩子在成长过程中,难免会出现碰撞或受伤、生病等情形,父母应淡然处之。不过,个性较完美的爸爸却认为妈咪整天在家陪孩子,理所当然要做好照顾与保护之责任,为何会让孩子生病,甚至发生跌倒、撞到桌角等受伤状况?「你是怎么带孩子的?」当这句话一出时,妈咪肯定很伤心,天底下没有父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生病、受伤,当意外发生时,妈咪内心除了自责和焦虑之外,得不到另一半的安慰,反而是受到指责与批评,内心的不平衡因此油然而生。

孩子无论生病或受伤,父母抱持平常心面对即可,或许爸爸可能在心急之下才口不择言,但不应以责备的语气来表达,而是好好告诉妈咪自己的担心,然后互相支持与安慰,才能让妈咪有信心把孩子带得更好。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生病而模糊焦点,即使妈咪天生较粗心,爸爸也应该温和提醒,避免沦为漫无目的的人身攻击或谩骂。

冲突2:家务是谁的责任?

妈咪辞去工作在家照顾孩子,家务的责任彷彿理所当然落到妈咪的肩上,历经整日与孩子的奋战与洗衣、煮饭、清扫等工作,晚上爸爸回家时,除了喜悦之外,更希望可以依赖他,让自己稍微喘口气、休息一下,因此,期待爸爸可以主动帮忙分摊家务,像是洗衣、晾衣、倒垃圾等,但爸爸可能因为疲累而对家事不积极,吃完饭后只想瘫在沙发上看电视、滑手机,此时妈咪会相当不悦,两人开始言语上的交锋,包括「为什么你都不帮忙家事?」、「你知道我在外面上班有多累吗?」、「我在家照顾孩子也很累啊!你在公司还有休息时间,能和同事聊天,我都不能!」,听到彼此互相指责,鲜少人能和颜悦色的回应,只会想要反击与自我保护。陈舒仪心理师建议,首先夫妻双方都要认知到「无论是上班或带小孩,这两份工作都很累」,不应该将这两件事情拿来做比较,而是要互相理解,老公要理解太太整日在家、工作都没人帮忙的辛苦,妈咪则须理解爸爸在外工作的辛苦而回家想要有些自己的时间,如果两人能找时间好好聊聊,将妈妈期望对方协助的部分说清楚,爸爸再把做得到的范围回应给妈妈知道,例如:爸爸可以表达下班回家吃完饭后想先休息,8点半过后会帮忙洗碗,如此一来,妈咪就不用殷殷期盼、猜测他何时才去洗碗,爸爸则更能享受完整的休息时间,不致被妈咪的指责所干扰。也就是说,把所有的家事分工变成固定的合作,才不会一次次期待、一次次落空。

此外,宝宝在年纪小的时候,常需要大人半夜起来照顾喂哄,但平常爸爸要上班,起身处理多半是妈咪,长期下来恐造成睡眠不足,影响到妈咪的情绪与健康,因此,夫妻两人可以事先讲好,是否在周末时轮流照顾,或者一个早睡早起、一个晚睡晚起,这样的过度期只需忍耐2~3年即可,需要彼此一起共体时艰。

冲突3:对家事斤斤计较、翻旧帐

即使夫妻讲好家务的分工,但事情繁杂,每个人的状况可能时好时坏,有时候会因为疲惫而拖延或漏做,如果此时两人相互计较执行方式与分工次数,争吵永远存在,例如:妈咪指责爸爸:「我整天都在家洗碗、打扫,你为什么晚上回来却没有洗衣服?而且已经连续好几天!」,爸爸也许会反抗说:「你上次不也漏洗很多次碗?」,这种翻旧帐式的沟通模式不仅无济于事,反而易使两人间的嫌隙越来越深,建议双方尽量避免用指责或抱怨的方式,只需要温柔的提醒,若遇到执行上的困难,也可以适时对另一半提出请求,而非默默隐忍,等被指责才觉得委屈。此外,家务执行方面也可尽量减少项目及放宽标准,举例说明,某些家庭对整齐度与清洁度上要求完美,但在孩子刚出生的这段过度期,也许只做到清洁即可,又或者使用机器如扫地机器人、烘衣机等,取代扫地、晒衣服的工作,便能减轻两人的负担。

冲突4:带养孩子方式不一

爸爸平日多把时间花在工作上,带养孩子方面较为生涩,因此,妈咪可能会挑剔照顾孩子的方式,甚至还条列出详细作法来要求爸爸照办理,久而久之,陪伴与照顾孩子就变成妈咪要求的任务。某些全职妈咪甚至希望爸爸照着自己的方式去做,于是提醒演变成唠叨,使爸爸感到不耐烦,觉得带孩子没有成就感,因而拒绝照顾。其实每个人带孩子的方式不尽相同,妈咪不妨放手让爸爸尝试,若担心可在旁边观察与温柔提醒,而不是命令式的要求,如此一来,爸爸也能摸索出适合自己与宝宝的相处模式。

全职妈咪的生活似乎不如大家所想的惬意,常是边哄着嚎啕大哭的娃儿边煮饭、烧菜、洗衣服,特别在宝宝年纪还小时,每隔2~3小时就得喂奶、哄睡,待孩子入睡后,妈咪又得抓紧时间处理家务,鲜少有自己的时间可以休息和放松,压力其实并不亚于上班族。至于上班族的爸爸在外工作,背负着赚钱养家的压力,每日兢兢业业的早出晚归,也要忍受上司的责骂、交际的辛苦,回家后难免想要放空一下,然而,此时妈咪会期待爸比能够主动帮忙照顾孩子,爸爸则期待妈咪把家打理得乾乾净净,让自己得以有舒适的环境休息,若双方对彼此的期待未能满足,就是争吵的开始,新手夫妻从幸福的两人世界瞬间跌入冲突满满的苦难日子里,相信这是许多夫妻不乐见的结果。

当了全职妈咪后,宝宝的食、衣、住、行、安全与家中事务就变成妈咪的责任,特别是刚生第一胎的妈咪,不仅要承受身体巨大的变化如产后伤口疼痛与调养,还要一肩扛起照顾宝宝的重责大任。由于刚出生的那段时间,宝宝生活作息较不规律,每隔几小时便要喂奶,更必须24小时守在身旁,若半夜大哭,多半也是妈咪起身安抚及照料,长时间下来,身心可说是受到极大煎熬。睡眠不足的妈咪常会觉得不舒服,又不能像上班族般可以请假找人代班,无论再睏、再累都得自己处理。然而,看在外人眼里,总觉得妈咪天天在家,轻松又没压力,但其实妈咪很少能够好好休息,更别说从事自己喜爱的活动。

联合心理谘商所谘商心理师陈舒仪表示,妈咪除了照顾小孩的疲惫外,全职妈咪的内心更为沉重,由于现今生活压力大,多数人无法不工作而待在家里让先生养,因此,双薪家庭成为主流趋势。不过,妈咪因为生了孩子必须退居幕后,除了丧失赚钱能力、交际圈瓦解之外,还须承受失去发展舞台、能力无处发挥的打击,在家时常感到孤单、没有成就感,有时会陷入与他人比较的情绪里,认为同年纪的朋友正在职场上发光发热,自己却只能在家与孩子面面相觑,自信心崩毁的痛苦是他人无法感同身受。

以先生的立场来说,太太只要在家把孩子顾好,不用担忧经济压力,理当是幸福快乐的事情才对。但自尊心较强烈的妈咪却不这么认为,花的不是自己赚来的钱,只敢用在孩子或家用上,自己的需求则因罪恶感而忽略,或者不敢选择品质较好的物品,一切都在能省则省的情况下,使生活品质不如往昔。陈舒仪心理师指出,若妈咪必须辞去工作准备在家带小孩,夫妻两人应该做好事前沟通,观念上要有所调整,育儿这件事情比想像中还要来得辛苦许多,妈咪看似无须工作,却在家带小孩等同于执行「保母」工作,省下的保母费就是妈咪的薪水,「妈咪不出去赚钱、只在家带小孩,等同于对家里没有经济贡献」的想法对妈咪相当不公平。

除了上述所言,更多压力是来自家中长辈、亲戚,甚至邻居们,包括婆家会干涉妈咪照顾孩子的方式;娘家那方认为自己的孩子也有受教育,为何不工作而在家带小孩?街坊邻居三不五时的关心「孩子怎么还不会讲话?」、「还在喝母奶啊?」「这么瘦,是不是饿着小孩?」这些看似关心的话,其实无形中已成为妈咪很大的压力源,更遑论某些长辈可能无法同理妈咪,甚至要求代为跑腿办事,彷彿妈咪待在家里成天没事做,这些都让全职妈咪很受伤。当然,上班族爸爸一肩扛起家中经济也是非常不容易,早出晚归、勤奋工作之余,还得承受来自上司或客户的压力,与同事间的竞争和相处亦可能耗费许多精力,回到家后希望可以安静的休息或专心准备隔日会议的简报,但当宝宝出生后,面对截然不同的家庭环境及太太大起大落的情绪,他会时常感到无所适从。事实上,爸爸是需要时间做心理建设与准备。

孩子出生后,为何夫妻间容易出现很多争执与冲突呢?简单来说,彼此都希望自己的辛苦能被同理,当双方皆不被同理时,两人的关係便每况愈下。妈咪整天照顾宝宝、处理家务,看到老公下班回来,好不容易可以喘口气,由爸爸接手照顾宝宝,或者期待他主动分担家务,但对爸爸而言,下班后终于能放松,希望拥有自己的时间来休息或整理思绪,对妈咪的要求可能无法积极行动,甚至拖拖拉拉,导致妈咪的不谅解,开始指责他不负责任。当双方开始互相指责与怪罪后,冲突便越演越烈,以下为夫妻常见的冲突情境,提供您做参考。

冲突1:孩子生病谁的错?

孩子在成长过程中,难免会出现碰撞或受伤、生病等情形,父母应淡然处之。不过,个性较完美的爸爸却认为妈咪整天在家陪孩子,理所当然要做好照顾与保护之责任,为何会让孩子生病,甚至发生跌倒、撞到桌角等受伤状况?「你是怎么带孩子的?」当这句话一出时,妈咪肯定很伤心,天底下没有父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生病、受伤,当意外发生时,妈咪内心除了自责和焦虑之外,得不到另一半的安慰,反而是受到指责与批评,内心的不平衡因此油然而生。

孩子无论生病或受伤,父母抱持平常心面对即可,或许爸爸可能在心急之下才口不择言,但不应以责备的语气来表达,而是好好告诉妈咪自己的担心,然后互相支持与安慰,才能让妈咪有信心把孩子带得更好。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生病而模糊焦点,即使妈咪天生较粗心,爸爸也应该温和提醒,避免沦为漫无目的的人身攻击或谩骂。

冲突2:家务是谁的责任?

妈咪辞去工作在家照顾孩子,家务的责任彷彿理所当然落到妈咪的肩上,历经整日与孩子的奋战与洗衣、煮饭、清扫等工作,晚上爸爸回家时,除了喜悦之外,更希望可以依赖他,让自己稍微喘口气、休息一下,因此,期待爸爸可以主动帮忙分摊家务,像是洗衣、晾衣、倒垃圾等,但爸爸可能因为疲累而对家事不积极,吃完饭后只想瘫在沙发上看电视、滑手机,此时妈咪会相当不悦,两人开始言语上的交锋,包括「为什么你都不帮忙家事?」、「你知道我在外面上班有多累吗?」、「我在家照顾孩子也很累啊!你在公司还有休息时间,能和同事聊天,我都不能!」,听到彼此互相指责,鲜少人能和颜悦色的回应,只会想要反击与自我保护。陈舒仪心理师建议,首先夫妻双方都要认知到「无论是上班或带小孩,这两份工作都很累」,不应该将这两件事情拿来做比较,而是要互相理解,老公要理解太太整日在家、工作都没人帮忙的辛苦,妈咪则须理解爸爸在外工作的辛苦而回家想要有些自己的时间,如果两人能找时间好好聊聊,将妈妈期望对方协助的部分说清楚,爸爸再把做得到的范围回应给妈妈知道,例如:爸爸可以表达下班回家吃完饭后想先休息,8点半过后会帮忙洗碗,如此一来,妈咪就不用殷殷期盼、猜测他何时才去洗碗,爸爸则更能享受完整的休息时间,不致被妈咪的指责所干扰。也就是说,把所有的家事分工变成固定的合作,才不会一次次期待、一次次落空。

此外,宝宝在年纪小的时候,常需要大人半夜起来照顾喂哄,但平常爸爸要上班,起身处理多半是妈咪,长期下来恐造成睡眠不足,影响到妈咪的情绪与健康,因此,夫妻两人可以事先讲好,是否在周末时轮流照顾,或者一个早睡早起、一个晚睡晚起,这样的过度期只需忍耐2~3年即可,需要彼此一起共体时艰。

冲突3:对家事斤斤计较、翻旧帐

即使夫妻讲好家务的分工,但事情繁杂,每个人的状况可能时好时坏,有时候会因为疲惫而拖延或漏做,如果此时两人相互计较执行方式与分工次数,争吵永远存在,例如:妈咪指责爸爸:「我整天都在家洗碗、打扫,你为什么晚上回来却没有洗衣服?而且已经连续好几天!」,爸爸也许会反抗说:「你上次不也漏洗很多次碗?」,这种翻旧帐式的沟通模式不仅无济于事,反而易使两人间的嫌隙越来越深,建议双方尽量避免用指责或抱怨的方式,只需要温柔的提醒,若遇到执行上的困难,也可以适时对另一半提出请求,而非默默隐忍,等被指责才觉得委屈。此外,家务执行方面也可尽量减少项目及放宽标准,举例说明,某些家庭对整齐度与清洁度上要求完美,但在孩子刚出生的这段过度期,也许只做到清洁即可,又或者使用机器如扫地机器人、烘衣机等,取代扫地、晒衣服的工作,便能减轻两人的负担。

冲突4:带养孩子方式不一

爸爸平日多把时间花在工作上,带养孩子方面较为生涩,因此,妈咪可能会挑剔照顾孩子的方式,甚至还条列出详细作法来要求爸爸照办理,久而久之,陪伴与照顾孩子就变成妈咪要求的任务。某些全职妈咪甚至希望爸爸照着自己的方式去做,于是提醒演变成唠叨,使爸爸感到不耐烦,觉得带孩子没有成就感,因而拒绝照顾。其实每个人带孩子的方式不尽相同,妈咪不妨放手让爸爸尝试,若担心可在旁边观察与温柔提醒,而不是命令式的要求,如此一来,爸爸也能摸索出适合自己与宝宝的相处模式。


参考资料

标签: